園林風水學:居住區(qū)道路的風水規(guī)劃
1、要通暢,不錯不堵 在居住區(qū)內劃分各個居住小區(qū)或獨立街坊的道路系統(tǒng)之間,要求互相順通,避免互相錯位或出現(xiàn)盡端式的“斷頭路”,從而形成堵截或丁字交叉點。避免產生正對道路的建筑接受路沖。這是風水形法所忌的。
2、要優(yōu)選道路走向,避“四正” 居住區(qū)道路走向關系著居住小區(qū)和居住街坊的道路系統(tǒng)和建筑布局。其走向應予優(yōu)選。要合于采光和通風要求。道路系統(tǒng)應爭取南北、東西走向,同時還應避免正子午、正卯酉走向。避免過正,力求微偏。以合于風水學理法的要求。
3、道路力求平直,避免無意義的彎曲 除山區(qū)、水網(wǎng)等特殊地形地貌限制外,在平洋地段,應力求道路的平直。不僅有利工程管線設施和工程經濟,而且有利于風水環(huán)境需要。道路彎曲產生的反弓和路沖,是風水形法所忌。受反弓和路沖波及區(qū)的地段使用價值被損低。道路反弓和路沖的波及區(qū)大小,其決定因素有四:
?、?拐點的彎曲度大小;
② 道路沖煞線段的長度;
?、?道路坡向和坡度;
④ 道路流動量(車流、人流)大小。結合現(xiàn)場踏勘和規(guī)劃資料是可以預知的。
當現(xiàn)狀已經產生或受制約必須產生上述情形時,應在沖煞波及區(qū)內布置必要的綠化防護帶加以化解。住宅不應直接布置有沖煞波及區(qū)地段內。
4、道路交叉力求正交 相交叉的居住區(qū)道路,應力求正交,避免斜交。斜交,不僅不利于工程管線設置,妨礙交通車輛的良好通行(銳角轉變半徑縮小,交通視距不足),而且會造成風水上的剪刀煞地段。損害這種地段的環(huán)境質量和土地利用價值。這種地段不宜布置建筑?;诮y(tǒng)計學,風水民諺有“路剪房,見傷亡”的諺語,這種地段,在噪聲污染、大氣污染上也是不利的。只適宜綠化和園林小品,標志性設施等非居住性設施。
5、道路交叉口的防護三角形 城市居住區(qū)道路,其交叉口一般規(guī)劃有交通“視距三角形”反映在道路紅線上,加以限定。但實際上,“視距三角形”在城市交通紅、綠燈的保障中已失去意義。另外許多建筑向著交叉口設門,門前廣告、車輛障礙“視距”物體甚多,“視距三角形”失去原意。“視距三角形”應明確為“防護三角形”。
在道路紅線保障的“防護三角形”內,不應布置建筑物,不能停車,不應布置任何障礙物。應布置防護綠化帶,街頭小綠地,美化街景,防音防塵,達到風水環(huán)境的改善,面對“剪刀口”作綠地防護,是必要的。
6、道路的紅線與紅面角 道路紅線,是道路及其設施的法定線,任何建筑均不可逾越,世界各國已實施多年。但是,建設實踐證明,弊端很大,法律界線不嚴密。紅線無法限定“占天不占地”的建筑形式。雖然,一幢建筑基底不越紅線,但是,在上部逐漸懸挑向街心,在道路空間上施加遮壓,也無法認定為是否越紅線。在城市地皮緊張條件下,建設開發(fā)商寸土必爭,追求出房率和面積增效,隨著經濟建設的發(fā)展,上述情況勢所難免。只能在建筑管理上隨機批準或拒批,毫無法律法規(guī)的明確依據(jù)。這類問題,在日本等發(fā)達國家已經出現(xiàn)。
中國風水學中的“天塹煞”,是指在兩座高物之間隙縫中,風疾氣不聚,鳥不作巢,人不可居。城市街道如果很窄,而兩側建筑加高,也會形成天塹煞。經現(xiàn)代測定,單面高層建筑接受風吹后,其反射的反激風擴大風速五倍,而雙幢高層夾縫的街道上被反激風飄起摔傷而訴訟建筑師的案例,說明中國風水學理論的價值。如果街道兩側建筑在一條紅線上爭相加高,擠壓空間,在風水學上無疑是有害的。只從采光的太陽因素上也是不利的。而風水學的生氣、煞氣的考量尚不止太陽一個因素,它含有太陽、月亮、星宿、時間、地貌等時空因素。街道空間,如果沒有良好的法律、法規(guī)制約,是危險的。
紅線是必要的,但是不足,應實施紅面角制。即,把道路紅線引向空中,形成一個紅面。而這個紅面不一定垂直于地面,應是有角度地坡向道路。角度大小,隨街道的需要在規(guī)劃中確定。街道兩側的建筑物越高,其退后距離越大。形成不同的建筑線,避免了對街道的一字排壓,從而改善街道空間。
相關閱讀: